去年以来,长武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统揽,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积极推动林业工作创特色、上台阶、争一流,在生态立县的康庄大道上,走出了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谱写了发展向好的精彩华章。
重规划,抓试点,见缝提质“增绿”。2024年是开展《长武县国土绿化三年行动方案》起步之年,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浅绿变深绿”的要求,全面推进“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立县目标,高标准实施了渭北地区固沟保塬、森林抚育、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等,积极开展春秋季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扩大长武的绿色“版图”,完成国土绿化营造林11.7万余亩,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00万余株,涉及全县8个镇(街道)53个村。
重管理,抓防火,严把关口“护绿”。县级总林长统筹安排,签发县级总林长令2个、森林防火戒严令1个,召开全县河湖长制林长制会议,全面部署新时代治水治林工作,建设河净树绿、山清水秀的大美长武。积极落实林长制工作制度,开展“林长履职能力提升年”活动,在全县推行“三单两函”机制,以林长和护林员为主体,建立了“县、镇(街道)、村+护林员”四级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体系,开展“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系统操作”培训工作,有力提升“护绿”工作的网格化、信息化、规范化。去年以来,全县各级林长开展巡林4000多次,护林员巡林12.7万次,清理林下可燃物35万平方米,定期开展森林防火演练,县域内全年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和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和2‰以内。
重项目,强支撑,精心谋划“用绿”。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森林提质增碳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完成了“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1.2万亩,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目标到来之际,“绿色碳库”试点示范项目区林木蓄积量增加3.89万立方米、碳汇储量增量2.08万吨、实现碳汇价值202.3万元。科学实施湿地保护治理营造林项目,发挥“地球之肾”生态功能,在洪家镇司家河、彭公镇齐宇河等村完成湿地保护治理营造林项目0.3万亩。发展林下种植及土鸡养殖等林禽模式,新增了吊干杏、花椒园0.2万亩、林下种植蒲公英0.01万亩。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巨家镇开展林业空间经营示范点,租赁集体林地面积2280亩,租赁期10年。全市林业产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咸阳市林业空间经营权证首发仪式暨林业空间经营权工作推进会先后在长武召开,并颁发了全省首个林业空间经营权证,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全县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保护,促平衡,全力以赴“守绿”。去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个多月的涉林违法专项清查行动,累计巡查林草面积30万亩,排查木材加工场所3处。受理各类违法举报5起,批评教育1起,立案调查4件,行政处罚5人,收缴罚款5.1万元。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巡查及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累计野外巡查面积6万多亩、巡查里程50余公里,救助猫头鹰10只、狍子2只、豪猪1只,办理野生动物伤农赔付案件2起,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4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1只。宣传林业法律法规10余次,培训干部、群众300余人次、培训学生200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份,宣传品8000份。防控排查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鼠兔害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松林病虫害960亩,对35公里道路、23棵古树名木、200多亩经济林等进行了尺蠖等病虫害防治。对县城及周边进行了美国白蛾预防性喷药,全年累计调查林木10万余株、对县域内重点区域设立的13个美国白蛾性诱监测点悬挂诱捕器,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围绕苗木安全和质量要求,进行产地检疫24.5亩,检疫苗木2万余株,调运苗木15.2万余株;复检工作75批次,其中苗木100万余株、草坪4575平方米、杂木电缆盘76只、木轮93件、板材142立方米,苗木复检率100%,质量合格率95%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